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智慧口岸

中国智慧口岸发展现状分析:技术持续迭代 发展大有可为

来源:厦门卫健医药有限公司日期:2022-04-29字号:

一、发展背景

口岸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可分为水运口岸、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及航空口岸。我国幅员辽阔,其中进出口货运以水运口岸和陆运口岸为主,人员出入境以航空口岸为主。我国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和大陆海岸线总长4万余公里,设立在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对外)口岸在2005年底有253个,2020年已达310个,其中以水运口岸为主,占比过半,目前我国水运口岸的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

数据来源:中国国务院

而智慧口岸行业指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对海关口岸的智慧化转型所涉及的服务及行业。借助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手段,智慧口岸在运作的各核心环节中能够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和深度计算,从而实现口岸更加高效、安全、协调的运作,为我国人员的出入境和对外贸易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保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边防检查的出入境人员和货物进出口流量越来越大,各个口岸的运作强度也越来越大,高效化、智能化的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习总书记曾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因此,近年来政府加速智慧口岸的探索,陆续发布了支持智慧口岸建设的利好政策、专项资金、行动规划、地方标准,支持鼓励口岸进行智慧口岸建设。

目前,我国各省、市将智慧口岸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和重要抓手,以试点示范为手段,以点带面推进传统口岸的智慧化转型。

二、技术发展

1、上游技术

口岸运作有运输体系、仓库管理、物流、检验检疫和海关监管等关键环节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智慧化,则主要依赖于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基础,以及传感网、智能监控、智能运输等专业领域。

数字中国的建设是现阶段我国重点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国的数字经济总量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总GDP比重近10%。

数字技术的基础建设按其主要技术类型可划分为网络通信、存储计算和融合应用。虽然我国融合应用层面所涉及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离发达国家尚有一段差距,但我国5G的发展使得在网络通信方面我国具备世界领先地位,在信息存储计算领域我国的技术也在不断突破,上游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在软硬件的供给上也将不断追赶,缩短与领先国家的差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慧口岸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在政府的城市治理与运营中应用占比高达49%,其次才是占比18%的互联网行业,这离不开我国政府科技兴邦、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战略。

由上可知,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智能技术行业主要运用于政府主导的智慧化城市建设我国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投资规模在全球仅次于美国,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化支出规模将达到314亿美元。,其中就包括智慧口岸的建设。

2、行业技术

相对与其他行业,智慧口岸所需各种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强,涵盖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管理系统、安检辅助系统、智能服务技术等等。

安检工作是口岸运作中至为重要的一步,X光安检机则是该环节中的重要设备,目前,国内安检环节主要通过X光安检机扫描、人工看图识别的方式完成。然而安检人员岗前培训长,工作疲劳时易产生误检和漏检,人员培训的成本也较高。

而随着算力的提升、数据的积累、AI相关算法的成熟,通过机器禁限带物品的识别率已经成为可能。汇集安检领域(包括海关、机场等)过往的图像与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相关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禁限带物品的识别率,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误差。

而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则通过引入图像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各种组合的传感器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现有口岸系统资源,优化旅客、交通运输工具、货物、邮件查验流程,打通口岸各系统信息壁垒,实现口岸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使口岸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无缝衔接,运作更加统一、协调、高效、便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破,人工智能高度配合乃至代替人工安检等重复性、机械性、低价值劳动环节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智慧口岸管理将朝着无人监管、无感通关方向发展。

放眼全球,对智慧口岸的规划建设也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在智慧口岸的规划建设和科技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慧口岸数字化的升级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为相关前沿技术研发、智能设备生产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xl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